問題一、從所給材料中,分析歸納貧困代際傳遞的原因,并提出解決的對策。(50分)
要求:1.表述清晰,條理分明,邏輯嚴密,語言簡潔。
2.字數在800字以內。
3.作答在答題卡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無效)。
考生答卷:
貧困代際傳遞的原因可以分為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主觀原因:一、家庭經濟資源的窮困。貧困家庭及父母所能提供給子女的衣食、教育、與親代交流溝通的機會和方式等早期社會化的必要條件差,影響著子女的健康發育、心理素質、眼界視野和知識的獵取,交往層次低,擁有社會資源稀缺,政治參與機會少;二、自身受“貧困文化”影響。長期生活于貧困中,形成了屈從意識、不愿意規劃未來、沒有實現理想的能力以及懷疑權威,盲目攀比、過度消費、不思進取,無責任感。三、自身知識和技能缺乏,就業率低、就業質量不高、職業地位較低。獲得就業信息渠道單一,主動性不強??陀^原因:一、制度不完善。存在著社會制度的障礙在改革上與社會保障的需求不相符,分配制度不合理;二、社會資源不公平。醫療保障機會少、教育質量低、教育救助少。
相應對策:一、克服體制障礙,提供普遍且公平的教育服務,完善分配制度,使其公正合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醫療保障制度,實行民生福利政策、提供家庭補助金以及政府補貼等措施,減少社會不平等現象和提升社會包容性;實現機會均等,改善營養狀況、健康狀況以及進行教育的投資,提供能源補助。二、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作用,把弱勢群體的再就業、獲得失業和養老保險、參加就業培訓、享受醫療和教育服務方面的培訓和救助納到社會保障之中。三、實現教育公平,完善農村教育基礎,加大經費投入、提供優秀教育人才,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提高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制度。四、轉變思想觀念,加強責任感教育,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提高他們知識和技能,擴大就業資源,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660字)
專家點評:對照下面的參考答案我們不難看出,該考生答題的層次較為清晰,思路完整,要點基本答到,對策部分可以再參考材料增加一個。主要是細節句部分可結合材料展開,這樣更完整,也符合題目的微觀要求。另外,題目要求“字數在800字以內”,考生很明顯答題字數不夠,應該要答到750字左右才符合要求,否則題目直接說“字數在700字”以內了。這里可以根據題目的要求進行反推,預測答題的字數要求。本題整體答題不錯,可以得到36分,值得借鑒。
【參考答案】貧困代際傳遞的原因可從內因與外因兩個方面分析。內因:一是貧困家庭提供給子女的衣食、教育、與親代交流溝通的機會和方式等早期社會化的必要條件都較差,貧困家庭更易形成貧困文化,如屈從意識、不愿意規劃未來、懷疑權威等等,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差,并代代相傳。二是受教育質量與他人存在差距、受教育程度低導致自身缺乏知識和技能。三是貧困家庭在社會分層體系中處于底層,參與政治機會少,難以影響公共政策的制定。四是窮二代大學生在就業時過分依靠高校的力量,不善于利用其它渠道獲取就業信息,主動性不夠,且自我調節能力弱,遭遇就業難題。外因:一是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資本和社會資源向優勢群體的集中,限制和剝奪了處于社會中下層的群體對于社會資源的分享。二是我國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社會底層勞動者的收入增長速度遠低于其所需支出的增長速度。三是體制障礙讓社會流動機會減少、流動成本提高。具體表現為義務教育演變為競技教育、高校擴招使貧困家庭通過教育向上流動更加困難;戶籍制度的限制提高窮二代成為市民的門檻;教育救助措施、基本的社會保障措施不完善。
建議采取如下措施解決貧困的代際傳遞:一是完善分配機制,讓貧困者“增收”,縮小貧富差距及城鄉差距。二是改革教育機制。加大財政投入,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解決經費不足問題,培養優秀教育人才,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擴大中等職業教育減免學費覆蓋范圍,建立學生資助制度,提高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完善教育救助措施。三是改革戶籍制度,減少社會排斥。四是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障制度,保證貧困家庭享受醫療服務,緩解看病難題。五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政府充分發揮職能,為弱勢群體提供就業培訓,提高貧困人口的人力資本,助其擺脫貧困。六是制定大學生就業政策,為其提供更多的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解決就業難題。
問題二、結合所給材料,圍繞“知識與命運”寫一篇議論文。(50分)
要求:1.結合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展開論述。
2.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論證充分,語言流暢。
3.不要大段摘抄材料。
4.作答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地方一律無效)
5.字數在800字以上。
樣卷:
解決社會公平問題 讓知識真正改變命運
(基本扣住材料主題,但不夠簡明:解決社會公平,讓知識改變命運)
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資本和社會資源向優勢群體的集中,限制和剝奪了處于社會中下層的群體對于社會資源的分享,從而導致了貧困發生了“代際傳遞”的惡性循環現象,同時也折射出一個社會的制度障礙和社會公平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消除制度障礙,解決社會公平問題,讓知識真正改變命運。 知識是改變命運的前提。教育對窮人而言,是一根最公正最有力的向上攀登的繩索,越是社會底層的群體越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只有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技能,才能獲得穩定的工作,擁有穩定的收入,使生活得到保障,從而擺脫貧困。 命運是限制貧困子女獲得知識的主要因素。青少年的教育費用主要靠家庭來支撐,雖然貧困家庭中的青少年在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上與其他青少年是均等的,但由于經濟問題,在教育質量上卻有著差距,貧困青少年大部分沒有參加補習班或請過“家教”。經濟社會越發展,收入水平與教育程度就越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由此可見,知識與命運是相互矛盾的對立體,要想讓知識真正改變命運,政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社會公平問題。 首先,完善保障制度是前提。我們要消除社會制度的障礙,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與醫療保障制度,完善分配制度,克服體制障礙。實行民生福利政策、提供家庭補助金、以及政府補貼等措施,實現機會的均等,提高人力資本質量以及營養健康狀況。 其次,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是關鍵。政府應當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把弱勢群體的再就業、獲得失業和養老保險、參加就業培訓、享受醫療和教育服務方面的培訓和救助納到社會保障之中,解決生活保障問題。 再次,實現教育的公平是保障。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完善農村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加大教育經費的投資與師資力量的建設,提供普遍且公平的教育服務,即使是貧困家庭的孩子也能上得起、上得好學。 最后,還要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他們的進取心,加強責任感教育,提高他們的就業率與就業質量。 為了讓人們對“知識改變命運”再次燃起信心和耐心,我們必須消除制度障礙,解決“代際傳遞”的惡性循環現象,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公平問題,讓“窮二代”看到改變命運的希望。 (900字)
|
開頭簡明扼要,提出觀點背景,用目的句提出中心觀點。
論述過程中出現了偏移,應該圍繞中心來論述“如何才能實現讓知識真正改變命運”或“讓知識真正改變命運的重要意義”。
提出對策部分,針對性強,對策直接有效,符合材料所提供的措施框架。
結尾應加上一句話,不然會顯得過于個體和微觀,因為申論擬文出發點站在政府的角度,修改為:我們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從而真正實現知識改變命運! |
專家總評:結構完整,但主題不夠鮮明,論述的前半部分出現了偏移,這是初學者很易犯得錯誤,結尾過于微觀。不能站在政府角度擬文,這也是申論大忌!大概是三類二類之間的文章,32分的成績(50分滿分) |